成姓的来源较为复杂,可考的有10支之多。早在远古部落首领燧人氏时就有名臣成博,应算是第一个在名字中有成字的人。
此后,颛顼时期有名臣成邑;三苗中有成驹。至西周时期,宋国开国君主微子的后代中有人姓成,另外又有苦成子分出成姓;吴国公族的后代也有成姓;周文王第五子叔武在武王建国后受封于郕(今山东宁阳东北),周成王也封王亲成员季载于郕(今河南范县濮城一带),二人的后代中都有人以成为姓。
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子名成虎,有孙名得臣,字子玉,为令尹,封于成;在晋、秦、齐等国,也有一批以成为姓的人,血统溯源各自独立,互不统属。
上述出自先秦时期各地的成姓,在后来的发展中,以出自周文王第五子叔武之后的成姓影响最大,发展成为成姓中国人的主体,故后世的中国成姓人多称“系承叔武,源出成国”。成姓得姓以后,在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一带)形成望族,使“上谷”成为成氏的品牌郡望,故后来的成姓人多奉“上谷”为堂号。
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成姓名列第165位,分布广泛,而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等省区较多。在清远,成姓的名次较前,居第22位,5.09万人,分布以连州居多,清新次之。
清远成姓族群来龙去脉甚为清晰,主要有英德九龙永珍公家族、连州山塘富缘公家族和连州大路边吉进公家族。
英德九龙乌泥村是成永珍家族的发祥地。成永珍原居浙江钱塘,元末动乱之际,他携妻南迁,曾在南雄府黄石寨暂居,难以谋生,乃辗转迁徙到英德九龙乌石村,见此地人口稀少,土地广阔,便盖起茅棚,开荒种地,维持生计。永珍公生育9子1女,女儿因招赘陈氏,后裔亦从成姓,故有“九子十房”之称。
这个家族繁衍迅速,瓜瓞绵绵,后裔分布很广,今英德、阳山、清新、清城、佛冈等5个县城的成姓人,多为其裔;并有分支移居到连州朱岗沣水、丰阳沙铺、清水石马和连山太保等地。其在清远市境的族裔逾3万之众。人口逾千的永珍公后裔的乡镇,清新有石潭、浸潭、沙河、三坑;英德有九龙、石牯塘;阳山有太平、杜步、阳城、黎埠。
其中,尤以石潭、浸潭、九龙为盛,3镇成姓人口逾1.2万人。
居住在清远境内的永珍公后裔,大多世代务农,默默耕耘,甚少显山露水者,但不乏闪光的风采。如清代连山人成文蔚,出身贫寒,他在县衙当差40年,因办事稳妥而为历任县令所看重。生平事母至孝,乐善不倦,人缘甚好。年七十,独资筑建枫树脚、牛唇带、拱桥冲3座石桥,便利乡民往来,为时人赞之。
连州山塘成氏源于江西省吉水县。这支成氏的开基祖成富缘,族谱载是南宋初年安庆节度使成闵的第10代孙。他于元朝末年担任江西吉水县令。当明兴元亡之际,他主动挂冠为民,率家眷及3个兄弟迁来广东连州隐居。
富缘定居山塘马占,至今已传28代,后裔衍居山塘的马占、山洲、大坳、河佳汉、榜水、荒塘、顺泉、黄滴冲等地,计有4000余众。随他而来的3个兄弟分别择居潭源洞(今星子潭岭),大路边旱冲、大梓堂,各自开支发族,也发展到4000余人。
也许有家学渊源的影响,在清代,连州山塘成氏出了一个钦赐八品顶戴的成金度,恩赐进士的成兆熊、成淳五;在当代,出了一个名载《中国当代地球科学家大辞典》的成盛景和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文艺创作奖项的作家成春。
清远三大成氏家族,最早迁来的是大路边成吉进家族。这是一个很有来历的家族,成吉进的湖南先祖成景隽是北魏尚书成淹的后裔。成景隽生活于梁武帝时期,奉命平息湖南郴州寇乱,事毕,择居今湖南蓝山富阳。吉进的曾祖父系成景隽的第30代孙,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出任岭南香山(今中山市)县令,因携眷客居香山。
元大德二年(1298),成吉进决定搬回湖南蓝山祖居,在途径连州大路边时,见该地山清水秀,是振拓家业的宝地,遂定居于此,开村建院,命名为“策玉村”,即今大路边村。历700余年,传承25代,裔孙逾万,主要分布在大路边各村及星子、连州镇等地的30多条自然村。其中,发祥地大路边村逾7000丁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