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楼主按:仙居成氏自北方而来。宋代时居住在县衙东北隅,即现今文化局后鼓楼电影院一带。明代后,开始迁徙到下山头,后再迁移至今羊棚头村。其始迁祖成国泰是一名隐者,耕读传家,不喜仕途,据说非常长寿,在七十岁时还举行过寿庆。
成氏的来源诸多,尤以姬、芈之说最为著名。姬姓之成,为周文王子成伯之后,封于郕,后世子孙,去邑为成氏。(《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清》)芈姓之成,为楚成王若敖之后。若敖之孙为楚令尹子玉,号成得臣,以父字为氏。(《通志·二七·以字为氏》成氏望出东郡、上谷,历史上“以望立堂”,有“东郡堂”、“上谷”堂等诸堂号。
仙居成氏具体来源于何处,目前尚不可考。据《羊棚头成氏宗谱》记载,成氏其先世成叔政来自北国(北方地区),自宋代开始,后世子孙曾在仙居县衙东北角寄居数世。陈襄主政仙居时,还曾向成氏购买过土地,扩建黌宮。然而关于其在县城的世系,因屡遭兵燹,文献缺失,已模糊不清。
故羊棚头成氏宗谱世系只开始于明代,奉成一珪为始祖,奉成国泰(号丹泉)为始迁祖。先是明初有号云斋的成氏族人以提学明振乡里,又有成一珪带领族人自县城东迁往下山头,但下山头地处溪边,屡遭洪灾,到了成国泰时,才迁移到洞宫之则,即今羊棚头村一带。
成国泰是成云斋的第八世孙,其转徙羊棚头的时间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所以,成氏在羊棚头的发族创业史已近四百多年。
仙居明清时期经历了一个“弃文崇武”转变。成氏自明代迁徙羊棚头后,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据《羊棚头成氏宗谱》记载,成氏先祖在仙居曾以道学儒林名噪一时,宋时有成叔正为枢密,明代时曾出过提学。如羊棚头村的始迁祖也是一儒雅之人。相传其隐居耕读,不喜仕进,好游山水,因慕羊棚头周边山水胜景,才卜居是处。
但到了清代,由于受东南乡上王一带尚武之风的影响,羊棚头成氏的儒学传家之风为之一变,开始趋向崇武。故有清一代,成氏以著名,族人中有“武魁”一员。(以上仙居历代县志均无记录)迨至民国,羊棚头村尚武之风日炽,成氏与同村的王氏,皆曾派员参与过上王等村的宗族间的械斗。
仙居成氏在羊棚头尚留存有宗祠一透。该宗祠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大致与成氏第一次修谱的时间相当。同时,成氏宗祠的修建也表明其徙居羊棚头后,在历经二百年左右的发展,正式成为了当地的大族。
在此之前,成氏似乎一直缺少一种自信——与早之他们居住在当地的王氏、高氏相比,颇有作为后来者的失落感。以致在此后的历次修编宗谱中,这种不自信仍然可以窥见斑倪。
如清代中后期的成氏宗谱谱序特别强调对羊棚头周边景致的介绍,尽可能地罗列了括苍洞、紫云洞、麻姑岩等名胜。民国后的谱序则开始构建成氏对羊棚头地名来历的阐释:
一者成氏来自北国,羊产于北地,成氏定居羊棚头,是赶羊入圈,占据了风水之胜;
一者以为羊棚头古有“四园”和“四坦”,为牧羊之地,现存的村南大樟树为羊桩,由此也够成了一个风水局。
而事实上,这种不厌其烦的“唠叨”,其目的是在解构和淡化村落以往的历史记忆以获得村名来源及风水的话语权,因为如此也就基本上获得了成氏作为羊棚头村最早开村创业者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下载族谱网APP,找到“圈子”加入姓氏圈